- 一、定义品牌信仰
- 二、范畴品牌信仰
- 三、理解品牌信仰
- 四、构建品牌信仰
品牌信仰,是在研究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消费关系计划。在形成价值压迫感的驱动下,自觉为品牌设立一套规定明确、实施严格的价值体系制约,用与和其它品牌的消费者进行有意区分。消费者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品牌活动,组建品牌的消费者联盟,自发地向周围进行范围内的辐射,他们为自己拥有这个品牌而自豪、骄傲。
1、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一个产品不可能卖给所有的消费者,这是个已知的事实。价值多元化,个性多元化促成了现代部落的形成。“飘一代、M族人”等等带有显性特征的价值观、行为观被统一成为了一种部落门槛。这些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捍卫着自己的领土与疆域,并严禁与之不同的“其它人”随便进入。种种迹象直观而又深刻的反应出,价值与个性的多元化延伸出了大众消费向分众时代转移的大趋势。信仰体系,就是要找到或着是创造一个现代部落,从而做长期的、针对性的引导与沟通。
2、消费需求变化的需要
从物质的匮乏到丰富,从卖方到买方的迈进,供求关系的微妙变化衍生出消费观念的大转变。物质极大满足后的精神真空呈现出膨胀欲。在这里,我们强调情感关系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功能性的需求不重要。只是,在消费行为中,情感关系形成了消费的重要因素。试想,一场弥撒如果没有情感的支付,会有那么多的教徒吗??品牌信仰关注与消费者的情感关系,用情感的力量搭建沟通与共鸣的通路。
3、系统整合的需要
信息发展到随手就可以仍掉的过剩时代。单一的营销手段或传播技能,不足以让一个品牌保持长期的生命力。不管是人海战术、还是标王的显赫,靠着单一手段发展起来的巨头们,现在风光已不在。手段的新颖与创新,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弥补习惯上战略缺位的短视行为。品牌信仰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关注消费需求开始,有机的整合一切资源,进行品牌的规划、建设以及重塑,试图与目标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伙伴关系。
4、生意管理的需要
所谓的品牌忠诚度,有太多的盲目与追风的性质。在买卖关系所构成的生意体系里面,品牌世界更为关注的不是数据而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与想法。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关系上的深化,是品牌信仰所要追求的结果。当你不知道向谁输出什么样的产品(服务)的时候,怎么去经营生意呢??品牌信仰体系始终关注企业与消费行为的联系。对口的消费需求、对头的产品提供、对味的情感芬芳、对位的传播渠道输理,在每个与消费者可能的接触点进行有机的规划与设计,保证生意的管理更加有有计划的、有层次、针对性的的进行推进与延伸,使品牌顺畅地与消费者进行高效对接。
5、成本管理的需要
漫天飞雪式的广告方式犹如赌博。在没有确定品牌方向的前提下,所有的投入与推广手段都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品牌核心的不确定等于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很多企业今天做一个卖点、明天又做一个卖点;今天围绕一个目标人群、后天又变化成另外一个目标人群;广告做了不少,费用发了很多,销售没有起色,品牌也没有形成滚雪球效应。企业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有限,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让品牌快速的成长与发展是成本管理的需要。品牌信仰,就是要找到一个相对弱化、相对无竞争的空间(市场与心灵的空间)让企业在容许投入的基础上,形成聚焦效应。
6、危机管理的需要
危机这个词,在中国已不在新鲜了。危机其实就是一个不可遇知的突发事件,每个企业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危机。SAS事件、感冒药PPA事件、苏丹红事件等。但最为奇怪的是,为什么苏丹红事件没有让KFC倒台;而红茶配方的公布,却让旭日升一年倒台呢?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建立强势的消费者信仰体系。当消费者成为你忠实伙伴的时候,强烈的情感纽带就会发挥效应。诽谤或不经意的失误,最终不会成为一夜背叛的理由。他们会以谅解与宽容甚至辩护的心态来呵护自己的喜好,他们会一如既往和你风雨无阻,直到彩虹。
1、价值与生活相遇
任何方式或行为都无法强迫消费者去购买一个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旧经济以生产为导向,新经济关注消费需求。中国 “高科现象”不是很明显的说明了消费需求才是根本吗?自己的孩子谁不爱,沉迷生产,忽略需求,是企业最容易患嘀咕的地方。
我们的产品在生活中能够给消费者什么用途、在哪些场所使用更有意义、能够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能够给予消费者什么意义??试图把价值放在目标消费者生活中,从他的角度来看它对他的意义吧。
——将梳子卖给和尚
梳子是用了梳头的,但一个光头和尚是完全不需要的。怎么办??从他的角度来理解梳子对他的意义。梳子本身除了的功能作用以外,他还可以做为礼物来奖励、回馈别人,可以是一种对于信徒的一种奖励与鼓励。因此,梳子成为一种佛教礼仪被光头和尚所接受。
——火车比飞机更有价值
大凡的人,都认为火车与飞机是没有可比性的。如果有条件,大凡都会选择飞机。为什么这么去判断?答案很简单,大家都在以一个飞机所设定的价值标准来进行判断。飞机的价值在于快速的到达目的地(虽然经常发生晚点的事件)。火车怎么可能会比飞机强呢??换一个思维,我们可以发现,从消费者的花消数额与沿途风景的丰富程度来看,火车比飞机不只是强一点?对于那些有时间的人来说,火车是不是更具优势呢。
2、唤起价值压迫感
价值,在品牌的世界里,恐怕是一个用烂了的词语。因此价值也被赋予了许多的词语来形容,从卖点到买点、从功能价值到情感价值再到社会价值、从价值泛滥到核心价值的提供……一切因价值而生、一切而价值发展而变化。存在既有价值,但在品牌世界里面,我们所要谈论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能够更迅速的和目标人群达到我们所要的关系。海王银得菲“治感冒快”,表面看起来相当不错。欢喜之余急忙推出,但市场异常冷淡。你说这个不是价值吗??我向毛主席保证,这个一定是。但冷淡的原因,全因价值没有压迫感。我们不仅要问,如何去审视价值是否具有压迫感呢?不仅自问,它是否被消费者认为是最重要的价值?它是否可以唤起在消费者心智中只有我们能够满足的需求?它是否于能够象征地满足消费者期望的形象、地位、性格等等。在看看,海王银得菲“治感冒快”,它是一个被消费者认为重要的价值,但却不具有排它性。因为消费者认为市场上任何一款感冒药产品(正货)都具有“快速治感冒”的功效。
3、附加愿意与之发生的情感联想
任何人大概都不会和一个冰冷的事物发生关系。关系的升华,都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想要和消费者建立持久、稳定的关系,附加情感是乎义无返顾。试想,你经常去的那家超市和你什么关系?为什么你会参加你本不愿意参加的公司聚会?为什么你积累半年时间去买一双心仪的NIKE运动鞋?为什么你会和一个根本不会说话的宠物说最心里的话呢??为什么你会在经济并不容许的情况下,去购买bmw?为什么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家长们会购买大量孩子们喜欢为吃的(玩的)东西呢?为什么呢??因为它完成你家人般的情感期求;它完成了你期待的形象;它完成了你地位的象征;他完成了对孩子那份歉意的表达。愿意与之发生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表达出某种你想要表达那种情感。一个不能够表达情感、或者不能让你倾注了太多情感的事物,就会成为你下一秒背叛的对象。“我发誓永远爱你,无论贫穷还是疾病”,这誓言生动全面地诠释了信仰的意义。
标准产生信仰
知情权是消费者最基础的权利,而话语权则成为了笼络消费、产生信仰的途径。只有当消费者在拥有了品牌话语权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范围内的辐射,并对此形成一种长期的信息依赖。了解权威新闻,大家不知觉地选择cctv1,因为它是政府向外传递信息的窗口,而政府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想知道什么是安全的汽车,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从Volvo得到这方面的咨询;宝马告诉你什么是“驾驶的乐趣”;“白加黑“告诉你 “白天吃了不瞌睡、晚上吃了睡得香。”脑白金告诉你“送礼就要送健康“、“包装大、面子大”的才是你的选择;五谷道场告诉你“非油炸,才是健康的方便面。是的,这些都是品牌的价值,当这些价值成为一种差异化的辨别标准的时候,自然而然消费者就会对我们产生信仰。
距离产生信仰
当满足停留在欲望与可实现的悬念地带的时候,消费者就会愈加渴望得到。情感是需要挑懈的。试想,如果一种生活或着一个憧憬,你都可以轻易的得到,你还会珍惜吗?你还会重视吗??能够轻易得到的憧憬就不叫憧憬。正是这种挑战性和这种距离让消费者对于努力实现的愿望产生了无比的信仰之情。 看看我们生活中的经历吧。轻易就能够追求到的女孩,能够保持多久的甜蜜呢??砍价轻易就达到你满足的心理价位的时候,你往往不愿购买?在小资生活者的眼中,小康生活显得多么的没有吸引力。输出消费者的憧憬,和消费者的现实保持一点距离,才能够更容易的俘虏他们的心。
这是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 /这是我们的伙伴 /这是没有输赢的乐土 /这是我要的生活 /这是芝华士人生 /我们相聚在一起/天天在一起/静谧的月光洒落海面/当你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时间已然凝固。在竞争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代节奏中,这种生活,你需要吗?你心动吗?? 芝华士的销量在成倍增长。
传奇产生信仰
品牌就是给消费者讲故事。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总是让人注入太多的感情。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用故事诠释出品牌的历史神秘感,让无数人产生了膜拜般的信仰,他们是最为成功的品牌。他们沉淀历史,讲述历史,用引人入胜的传奇演义感染着不同肌肤的细胞深处。信仰来自钦佩,一种对自己梦想领域内的卓越者的钦佩,蜘蛛侠、007无不是传奇演义的经典范例。圣经塑造了耶和华这个神,于是有了成千上万的基徒教徒。海尔有砸冰箱的传说,成就了销售全世界的海尔。如果你有历史,请讲出来,让大家知道;如果没有就创造一个。
社会规范产生信仰
社会规范,是人的道德观念的总和。社会的约束力强于实际价值的输出,社会规范有时让你做出舍弃利益的行动。一小时的车程呀,犹豫、挣扎,最后你还是把座位让给了身边的老人,因为“尊老爱幼”是你应该做的。道德的规范无时无刻在都发生着作用,操纵着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同样也影响着人的消费心里与购买行为。“帮宝适”一次性纸尿布在今天的普及,不得不感谢“给孩子一个舒服的PP”这句广告语。不然,年轻的妈妈们就不会轻松地享受如此好的产品了。一个好产品当然受欢迎,这个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初上市的“帮宝适”可没有得到这个待遇。年轻的妈妈们因为害怕“婆婆说自己懒”而不敢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给孩子一个舒服的PP”给了年轻妈妈一个购买的理由,才打破了这个规范戒律,得以让一个好产品重显天日。“够胆你就来”相信这句话让很多本不愿意参与的男人都热血沸腾,你挑懈了他的内心冲突,“胆小不是男人所为”的价值规范,让这些男人张大瞳孔向前冲。上百家的月饼厂家,只有2-3月的生意可做,但足以让他们生存无忧。追究下来, “中秋吃月饼”这个社会习俗般的规范,促使消费者年年购买,年年消费。往往规范会指导消费者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
情感转移产生信仰
情感转移,是将消费者以前对某些事物的感情转移到我们品牌的身上。在人的脑海中,或多或少都会保留着一些模糊的情感片段的或一些根深蒂固的情感回忆。一旦激发,将会造就信仰的神奇。没有无缘无故地爱,也没有无缘无故地恨。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她的某些特征和品性激发了你心中的某种情结吧了。“美女经济”之所以盛行,不过是人们充分地利用“美女情结”。广告无数次将美女、婴儿、动物搬上主角台,无非就是想将人类对3B的天生情感转移到自己品牌身上。当红明星代言广告,难道不是想将一群FAN对于明星的情感转移到自己的品牌身上吗?孔府家酒,成功地将消费者对家的情感转移到自己的身上,从而成为家酒的代言人。情感的芬芳,人们会将其以最具代表性的系统符号来进行永保留香。书中枯萎的玫瑰花,是否象征着你初恋的浪漫呢??老去的毕业像册又收藏了你多少友谊和美丽的错误呢?《阿司匹林》的女主角用“高乐”来执着一段的失去感情的延续。赋予品牌情感,让他和消费者一起回到往昔的芬芳。
身份产生信仰
没有人有机会第二次给人第一印象;他人印象风险,催生了身份信仰的消费形态。品牌认同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包容,而身份信仰却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人们通过衣着、行为、语言、观念等等外在的方式来构建自己所期待的那种身份号召力。而身份号召力的形成,往往通过某种特殊符号来赋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要进入某个社交圈的时候,你必须要具有这个圈子的某种被认为是重要的特性,否则你会被拒于大门之外。用烟斗抽烟,你会认为他是这个绅士;穿着军装你会有由衷的威严感。抽“万宝路”的人,是刚毅的真正男人。90年代末,破牛仔的风靡,很好的说明了身份比质量认同更加具有吸引力。为什么破牛仔比完整的牛仔价格要贵,而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呢?年轻人想通过破牛仔表达一种身份一种信仰。他们在进行一种“反市侩”的运动,进行“满怀沧桑”的形象身份塑造。在这场破牛仔风暴种,质量问题大凡都被抛在脑后了。身份信仰着眼于信条的提倡、缺憾性格的补偿,在强烈的观念挑衅、与人格完善的支持下,完成了号召力的输出。